省級各有關部門,各設區市科技局,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榆林、安康高新區管委會,西咸新區管委會,楊凌示范區科技局,韓城市科技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形成“布局合理、目標明確、定位清晰、運行高效”的省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方式,我廳研究制訂了《陜西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現印發你們,請貫徹執行。
附件:陜西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
2017年5月23日
陜西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辦發〔2015〕46號)、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和《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精神,加快構建科學、完善的科技計劃體系,改革我省科技計劃管理方式,依據《陜西省“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總體部署,現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
以創新驅動、追趕超越為指引,以強化科技對經濟社會支撐和引領作用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聚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按照“布局合理、目標明確、定位清晰、運行高效”的原則,部署省級科技計劃;圍繞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改革科技計劃管理方式,加強科技創新基礎制度建設,使科技計劃更加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科技資源更加高效合理配置。
(二)基本原則
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堅持遵循“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創新規律,按照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示范推廣、產業化發展進行科技創新的全鏈條設計和系統化部署,強化創新要素統籌配置。
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前沿、社會公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動,積極營造激勵創新的環境,解決好“越位”和“缺位”問題。
重點突出、統籌兼顧。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企業發展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的原則。突出重點,問題導向,解決制約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創新主體不突出、縣域經濟不發達等瓶頸問題。
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堅持科學決策、快速反應的原則,規范決策程序,充分發揮專家作用,解決現行科技計劃管理的突出緊迫問題,找準突破口,統籌推進,靈活實施。
監管規范、公開透明。按照職責規范、科學高效、公開公平的原則,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的信息公開和痕跡管理,推進科技計劃管理基礎制度建設;構建決策、執行、評估相對獨立、互相監督的運行機制和評估監管體系。
二、科技計劃設置及組織形式
(一)陜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待省政府批準后實施)
主要圍繞重點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重大戰略產品(首臺、套),推動專項成果的應用及產業化,解決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1.主要任務。一是統籌全省科技資源,集中力量攻克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重大戰略產品,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建設重大示范工程、搭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二是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協同推進,做好前期培育和銜接配套,為入選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奠定基礎。同時加強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研項目的對接,為在陜實施的項目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持,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
2.計劃設置。每個重大專項下設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下設若干課題。“十三五”期間設置重大專項不超過10項,成熟一項論證一項啟動一項。
3.組織形式。建立省科技重大專項聯席會議制度,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及有關業務主管部門為成員單位,研究確定省科技重大專項頂層設計,統籌協調重大專項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在省科技廳設立省科技重大專項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負責重大專項建章立制、實施方案制定、指南發布、監督檢查、整體推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科技重大專項總體規劃、任務設置等重大事項,按程序報省政府審定。
建立科技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省科技重大專項凝練論證、指南制定。
每個重大專項設置若干項目,每個項目設置若干課題。
各重大專項設立總體專家組,總體專家組設置首席專家,每個項目設置責任專家。選擇個別項目進行“契約目標合同管理”試點。鼓勵采取“產學研用”合作方式實施,專家論證評審,財政專項資金通過多種方式予以資助。項目實施要依托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校的優勢學科或在項目實施中根據需要建設平臺、基地、人才和團隊。
(二)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
支持重大社會公益性科學研究,以及事關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成果推廣、實驗示范和國際合作。
1.主要任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凝練形成若干目標明確、邊界清晰的產業鏈條,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工農業生產、社會發展及國際合作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應用示范,突出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資金,開闊視野、開闊思路的高新技術項目,促進我省與國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2.計劃設置。計劃下設重點專項(包括重點產業創新鏈和特色產業創新鏈)、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
3.組織形式。
(1)一般項目。自由申報,專家評審。
(2)重點項目。每年確定重點支持領域和支持方向,自由申報,專家評審。
(3)重點專項。包括重點產業創新鏈和特色產業創新鏈。組織申報和自由申報相結合,專家論證評審。重點產業創新鏈要依托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校的優勢學科或在項目實施中建設平臺、基地、人才和團隊。重點產業創新鏈每年啟動15項左右、特色產業創新鏈原則上每設區市每年1個。
(4)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一般項目自由申報,專家評審。重點項目依托國合基地,定向組織,專家論證評審。重點項目每年不超過20項。
(三)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
著眼原始創新,支持前沿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鼓勵科學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鼓勵自由探索與支撐產業需求相結合,鼓勵項目帶動與科研基地建設相結合。
1.主要任務。加強高水平人才培養,緊密圍繞我省先導產業重點技術領域,選擇若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具有明確應用前景的高新技術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為我省先導產業的形成和支柱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動力和成果儲備。
2.項目設置。計劃下設一般項目(包括青年項目)、重點項目、杰出青年項目。重點項目每年不超過50項,杰出青年項目每年不超過30項。
3.組織形式。
(1)一般項目(包括青年人才項目)。自由申報,專家評審。
(2)重點項目。依托重點實驗室,自由申報,專家評審。
(3)杰出青年項目。自由申報,同行評議推薦,專家評審。
(四)陜西省技術創新引導計劃(基金)
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聯合協同創新活動,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和支持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資本化、產業化。通過制定政策、營造環境,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投入、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1.主要任務。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產學研合作、營造雙創環境。
2.計劃設置。計劃下設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項目、科技成果轉移與推廣計劃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項目和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
3.組織形式。
(1)科技企業培育計劃項目(合并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計劃)。對當年納入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對象的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企業、瞪羚企業進行獎勵支持;對當年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照其上年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的一定比例進行后補助支持。
(2)科技成果轉移與推廣計劃項目(含技術轉移獎勵項目)。重點支持列入國家和省級各類科技計劃并已通過驗收或登記的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或陜西省科學技術獎的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并具備轉化條件的成果以及其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采用技術入股或吸納等方式進行轉化的科技成果,采取雙向(技術供給方和技術需求方)補助支持方式。對專業化技術轉移示范機構試點建設經費進行后補助獎勵。
(3)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帶動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向科技成果轉化集聚,引導社會力量和地方政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投入,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4)產學研協同創新計劃項目。對校企合作(四主體一聯合為主)、院校合作(雙導師制、軍民融合)、“一院一所模式”推廣中進行的產學研聯合項目進行后補助支持。
(五)陜西省創新能力支撐計劃
支持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支持市縣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支持創新人才和優秀團隊的科研工作,增強科研基礎條件保障力度;支持科技政策和規劃的前瞻性研究,為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依據;支持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和環境優化,激發我省創新活力。
1.主要任務。以項目-人才-平臺-基地的形式,為政府決策提供政策支撐,為全省科技創新搭建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創造環境條件,以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為全省科技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
2.計劃設置。下設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縣域科技進步支撐計劃項目、青年科技新星、科技創新團隊、科技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創”和創新券、高新區、孵化器、農業園區、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
3.組織形式
(1)項目
——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包括一般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自由申報,重點項目組織申報和自由申報相結合,對于非申報期內委托相關單位或機構進行研究的專題,以專題后補助項目的形式給予資助。重點項目每年不超過20項。
——縣域科技進步支撐計劃項目。各市縣組織申報,專家評審。由縣科技局牽頭,兩個以上企業和其它單位共同承擔,每個項目設有技術專家指導項目實施,立項后進行開題論證。對創新型縣區加大支持力度。
(2)人才
——青年科技新星。定向組織與自由申報相結合,以項目進行后補助,專家評審。每年不超過100個。
——科技創新團隊。“十三五”期間,陜西省科技創新隊建設按照‘擇優選拔、滾動發展、目標考核、動態管理’的原則,以自由申報與定向組織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團隊建設期為3年。評估結果為優秀,納入新一輪創新團隊建設計劃。
(3)平臺
包括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定向組織與自由申報相結合,專家論證,成熟一個建設一個。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運行評估,動態管理、能進能出。優秀的給予支持,不合格的淘汰。
(4)基地
包括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新區、孵化器、農高區、農業科技園區、星創空間、眾創空間、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定向組織,專家論證,成熟一個建設一個。
三、管理機制
制定科技計劃管理辦法,改進和規范計劃項目管理流程,明確項目管理各方職責,規范項目指南發布、立項、實施、驗收、績效評估及監督檢查等主要內容。
(一)完善陜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統
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通過統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對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需求征集、指南發布、項目申報、立項評審、預算編制、監督檢查、結題驗收、信息公開公示等全過程進行痕跡化管理,實現立項過程“可申訴、可查詢、可追溯”。分散在其它部門的科技計劃項目需盡快統一納入信息管理系統,避免重復部署、重復投入;已結題的項目要及時進行科技成果登記。
(二)依托專業機構進行項目管理
依托廳屬科研事業單位,建設規范化的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由專業機構負責受理申請項目、項目評審組織、立項項目過程管理等。制定專業機構管理制度和標準,加強對專業機構的監督、評價和動態調整。
(三)全面推進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和科技成果登記
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均需通過“陜西省科技業務綜合管理系統”提交項目科技報告,作為項目驗收的重要依據。審核通過的科技報告將通過“陜西省科技報告服務系統”實現科技報告的持續積累、完整保存和開放共享。所有科技計劃項目在項目完成后必須進行成果登記,不進行成果登記的,將會影響項目負責人及項目承擔單位的信用及承擔省級科技計劃的可能。
(四)強化科研信用體系建設
對項目承擔單位、科研人員、評估評審專家、中介機構、推薦部門及項目管理人員等項目參與主體,建立覆蓋指南編制、項目申請、評估評審、立項、執行、監督檢查、驗收等全過程的科研信用記錄制度,并作為項目申報、審核推薦、專家及中介機構遴選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