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國辦發〔2017〕4號),推動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強化制度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新經濟發展壯大,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五新”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以促進新動能集聚的法規制度為保障,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實現新舊動能平穩接續,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二、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一)加強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積極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等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牢牢把握技術創新制高點。重點建設大數據算法與分析技術、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視覺信息處理等國家工程實驗室,無人機系統、快速制造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材制造、分布式能源裝備等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整合優勢資源協同推進技術成果產業化,支撐我省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揮我省科技、資源、產業優勢,組織實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移動通信、大數據與云計算、增材制造、機器人、無人機、衛星應用、分子醫學、新能源汽車等十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具有創新活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實施重大產業化項目,推進重點園區建設,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發展新動能,持續引領全省產業中高端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重點培育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文化旅游、高效物流、惠民服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等方面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推進傳統產業在產品形態、銷售渠道、服務方式、盈利模式等多方面變革,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經濟、更多樣、更便捷的服務,形成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積極探索分享經濟新業態,依托互聯網平臺對分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現動態及時、精準高效的供需對接。(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旅游發展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管理,優化服務
(一)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1.提升快捷響應服務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鞏固“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成果,有序實施“多證合一”改革,積極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推進未開業、無債權債務企業簡易注銷改革,實行一般注銷程序和簡易注銷程序并行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加快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投資項目網上申報、并聯審批、協同監管、全程監察,縮短審批時限、規范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率。(省工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政務公開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法規政策標準動態調整。
堅持立、改、廢并舉,省直各主管部門定期對制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政策規定進行清理,及時提出修改、廢止或停止實施的具體建議方案和理由,按程序報批后實施,并及時向社會公布。嚴格落實國家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以及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創業投資等稅收支持政策。(省政府法制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發揮試點示范引領作用。
積極推進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創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新模式等方面改革試點。努力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重要支點。以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和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為主攻方向,開展管理、模式、體制、機制等改革先行先試,加速推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軍民資源共享、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環境營造、創新人才培育,構建軍工和民用產業互促共贏、良性循環發展新模式,使特色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創新優勢和產業優勢。(省商務廳、省自貿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國防科工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高創業創新服務效率。
推進各級各類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利用財政資金購置的重大科學儀器設備按照成本價向創業創新企業開放。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建設集創新創業聯盟、創業苗圃、創客中心、種子基金、創業課堂、創業導師、商務秘書服務等于一體、市場化運作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支持眾創空間、創業社區、創新工場等為創業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加快推進西咸新區、楊凌農業高新示范區、西安光機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營造制度環境、扶持體系、成長空間,推動企業內創、高校眾創、院所自創,形成要素聚集、載體多元、服務專業、資源開放的雙創生態,為創業創新提供全鏈條、全方位服務。(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西咸新區管委會、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西安光機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探索包容創新的監管制度。
1.建立公平開放市場準入制度。
落實國家產業準入制度,制定和實施全省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對未納入負面清單管理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切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反壟斷執法力度,及時發現和制止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拓寬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空間。積極爭取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引導符合條件的藥品研發機構、科研人員及藥品生產企業積極參與試點工作,爭取在試點期內獲批一批新注冊藥品。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民用機場、電信、油氣勘探開發、國防科技工業等領域,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PPP項目。進一步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醫療養老服務業。(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信用約束制度。
深入貫徹落實《陜西省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積極推進《陜西省社會信用促進條例》立法進程,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公開共享、社會主體信用評價等方面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加快形成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強化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清單管理,以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全面推進公共信用信息互聯共享,依法使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透明、可核查。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提升社會主體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工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探索動態審慎監管制度。
探索建立適應互聯網條件下的金融監管長效機制,加強互聯網金融發展分類指導,科學合理確定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務邊界和準入條件,細化監管措施,明確風險底線。爭取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發揮股權眾籌融資平臺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支持作用。建立健全省內電子商務領域行政執法跨部門協作機制,完善電子商務投訴管理制度,健全網上維權援助服務措施。完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規范食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網絡經營行為。(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銀監局、陜西證監局、陜西保監局、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激發生產要素新活力。
1.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動機制。
改進科研人員薪酬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人才“雙向掛職”模式,促進人才雙向流動。新建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更多布局在企業,提高企業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支持省內科研院所、高等院??萍既藛T經本單位同意,到企業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或離崗創業。積極穩妥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分類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長規律和實際特點的評價機制,加大創新成果、效益評估、專利發明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繼續實施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等重點人才項目。積極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設立我省海外引才工作站,建立外籍高端人才“綠色通道”,圍繞重點產業,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依法向社會積極穩妥開放公共數據資源,鼓勵公眾、企業和社會機構依法開發利用,充分釋放公共數據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依據有關規定有序開放政務數據,實現互認共享、多方利用、業務協同,破解“信息孤島”,省級部門要向政務服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開放已建業務辦理系統數據接口。建立健全保密審查制度,加大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重要數據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個人信息行為。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建立安全防范、監測、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重點加強對關鍵基礎設施與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監控,提高網絡平臺系統和數據安全防護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政務公開辦、省委網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
優化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流程和辦法,按照“科學-技術-樣品-產品-商品”路徑打通轉化通道,激發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社會組織、創客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形成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新格局。開展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將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下放給符合條件的項目承擔單位;允許高校、科研院所自主決定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活動,政府相關部門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審批或備案;授權省屬國有科研事業單位自主處置科技成果、分配科技成果收益,其轉移轉化所獲得的收入不上繳國庫,全部留歸單位,實行統一管理。(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省財政廳、省國稅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新技術應用支持機制。
組織開展陜西制造業產品“首臺套”“首批次”應用計劃,完善產品使用風險(保險)補償,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推廣。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與交流新模式。(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5.完善金融創新支撐機制。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優化貸款結構,加大對新經濟的支持力度,創新排污權、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大力拓寬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引導企業公開發行上市,以及在“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鼓勵和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完善科技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科技保險和專利保險補助、科技貸款貼息等政策,積極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切實解決創新型企業融資難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金融辦、省知識產權局、陜西銀監局、陜西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協調,健全我省新興經濟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新產業、新業態行業管理和產業發展資源配置協同,加強立法、執法和產業發展等職能的銜接,系統謀劃、協調解決全省經濟發展中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積極研究涉及本地、本領域的新動能發展問題,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及時開展新動能發展問題的研究工作,健全培育新動能監督考核和評價機制,定期開展階段性工作檢查和評估,確保經濟發展新動能早見實效。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