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3月28日,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的規劃正式出臺。從規劃正式出臺至今,圍繞中國推進亞投行的建立、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等重要發展節點,境外媒體對“一帶一路”作出了諸多解讀,他們對諸如中國力推“一帶一路”的真正意圖、誰將成為“一帶一路”的真正受益者等問題提出了一些獨立見解,其中,關于“一帶一路”的影響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聚焦點。
一、境外媒體對“一帶一路”的積極評述
整體而言,2015年境外對中國所力推的“一帶一路”戰略持積極態度,這類評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一帶一路”是一條走向和平之路。
持這一觀點的典型代表是美國前民主黨參議員麥克·格萊弗爾。2015年9月,他在聯合國將“一帶一路”計劃稱作拯救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唯一方案”。他說:“中國的‘絲綢之路’與軍事無關。這個‘絲綢之路’旨在把亞洲和歐洲從經濟上連接起來。鐵路系統和公路直達阿拉伯和伊朗,當你看到這一計劃,簡直讓你難以置信!”他認為這一計劃“當然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他們產能過剩,但中國沒有任何稱霸企圖,而且從中讓他“看到了解決美國問題的方案,因為,美國的領導地位正在失效,世界正緩慢地認識到這一點。中國的領導雖不完美,但眼下我認為他們的方案是通過經濟利益能夠融合世界的唯一解決方案,我認為這是一條走向和平之路”。他痛斥美國以稱霸世界為目標的失敗的外交政策,他告訴記者:“別擔心美國會跟中國起沖突,繼續做你們的事,習近平的方案將成為一個新的自由星球的支柱”。他還說:“世界聯邦是人類治理的最終答案。現在沒有這樣的領導者,但我還是很樂觀,因為我看到了‘一帶一路’,這就是重大步驟。”他說:“如果我們能把精力集中在社會的經濟發展上,一旦達到這一目標,世界上的暴力就會平息。而中國的計劃將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2.“一帶一路”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目的是為了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對此,境外媒體大抵表示贊同。波蘭外交部長格熱戈日·謝蒂納2015年6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為亞洲文明發展所作的重要貢獻。它不僅意在強化中國與亞洲地區的社會聯系,同時也為增進歐亞之間的相互了解發揮建設性作用。‘一帶一路’建設將成為發展歐亞戰略關系的新載體。”
關于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中巴問題專家安德魯·斯茂2015年出版了《中巴軸線》一書。他說,這條經濟走廊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中巴經濟走廊被中國形容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旗艦工程。中國的“一帶一路”是習近平外交政策的招牌,這條走廊將把中國內陸同歐洲市場及中東能源供給連接起來。BBC南亞部的巴基斯坦記者拉法格特·阿里表示,巴基斯坦非常歡迎“一帶一路”,特別是中國的投資將幫助解決長期困擾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能源短缺問題。
關于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訪華,傳統基金會的南亞問題專家科蒂斯認為:“印度當然希望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增強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這次莫迪訪問中國是一次機會。我認為很有意義的是,莫迪總理的中國之行是從西安開始的。西安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似乎是印度在呼應中國政府最近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
3.“一帶一路”將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意大利前總理羅馬諾·普羅迪從全球治理的高度論述“一帶一路”對擴大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作用。2015年6月26日,他在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上表示,中國在全球治理上進步非???,“一帶一路”計劃不僅僅屬于中國,目前已逐步成為全球性計劃。“一帶一路”將影響世界40%的人口,不僅在中國和歐洲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同時要把很多其他中間地帶的國家,像中亞國家納入其中。這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將使中國在金融、經濟、政治行動當中處于領先的地位。中國的責任度將是今后世界發展的關鍵。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拉吉夫·蘭詹·查圖維迪說:“這一計劃旨在抓住機會使亞洲轉型,并為中國開拓戰略空間。”
關于老撾和中國商定修建總投資70億美元的高速鐵路項目,新南威爾士大學防務分析師卡爾·塞耶說,這項投資標志著中國影響力的進一步延伸,尤其是在東盟國家,如泰國、緬甸和柬埔寨等國。他說:“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增加, 它的政治影響力也在增加。”
關于亞投行,臺灣《自由時報》社論說,這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歐亞戰略布局的一環,并說籌設亞投行兼有政經外交戰略目標。前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韓磊認為:“美國政府討論過有關亞投行的問題,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應該成為一家高質量的機構并且以高標準來運作。我們希望盡可能多地看到中國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雖然中國方面對于亞投行的投入,可能有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的考慮。”
二、境外媒體關于“一帶一路”影響的若干認識上的疑惑
當前,境外對“一帶一路”影響的認識也并非沒有疑惑,有人就傾向于將之看作一種新的挑戰,還有人認為要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論證和考量。
1.“一帶一路”是否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的這個項目將對該地區包括區域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發展在內的經濟構架模式產生重大影響,這反過來也會對中國、美國和其他大國產生戰略性的影響。”因而,有人認為其目的是加強北京在全球的影響力,并將“一帶一路”比作中國的“馬歇爾計劃”。
對此,一些國家也是頗有疑懼的。新加坡國防研究所的中國項目負責人李明江表示:“東盟國家認為,‘絲綢之路’項目將大大增加中國的影響力。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對這個問題存有疑慮。”一些俄羅斯媒體也談到了“一帶一路”計劃與莫斯科的歐亞計劃相沖突。甚至有人認為,在對中亞國家施加影響力方面,“一帶一路”將推動中國取代俄羅斯。這個項目在斯里蘭卡也有反對的聲音。該國舉行大選期間,中國支持的項目在斯里蘭卡國內所存在的腐敗問題曾引起激烈辯論??苽惼碌男抡V沽似渲幸粋€港口城市建設的項目。
2.“一帶一路”是否在與美國展開全面競爭?
2015年,在“一帶一路”發展的一些重要節點上,幾乎都會涉及是否正在與美國展開全面競爭的問題。VOA(美國之音)衛視在2015年5月28日的“第二小時節目”中曾經指出:“美中之間除了軍事上的緊張,在經貿上也早已展開競爭,除了TPP、東盟、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國際經貿組織的競逐,美中也在匯率、鋼鐵、新能源產業等領域有諸多摩擦。近年來美國司法部門起訴多起中國間諜以及黑客的案子,彰顯出兩國在高科技上的角力。”
關于“一帶一路”對拉丁美洲地區的影響,達圖姆分析研究機構分析員拉斐爾·希梅諾說:“從地緣政治角度講,拉丁美洲是一個多元地區。那里有支持同中國加強關系的國家,這些國家可以挑戰或者抵消美國的影響。不過,拉美同時也有美國的堅強盟國,他們有的對發展同中國關系沒有興趣,有的則由于美國不大愿意,因而不會發展同中國的關系”。
關于亞投行,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即便為了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美國的確有抗衡中國的必要,但美國卻不能不與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保持合作,在這方面,華盛頓頻頻失誤。據俄羅斯東方新觀察網報道,分析人士開始討論亞投行會威脅現有經濟秩序,報道稱,北京和莫斯科正在靠攏。俄羅斯認為參與中國的項目有切實的好處。對莫斯科而言,地緣政治考量也同樣重要,即通過加強與中國在中亞和高加索的合作來抗衡西方。
關于“一帶一路”對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邁克爾·格林說,好的消息是目前美國在亞洲有許多盟國,美國軍事力量仍然無人能比,另外中國領導層仍然認為美中關系良好發展有利于中國;但壞消息是,中國正在發展反介入和區域阻絕能力,這將使得美國在以日本和關島為中心的第一島鏈內的行動更為困難。
三、境外媒體關于“一帶一路”評論的整體特點及啟示
首先,總體來看,2015年境外媒體對“一帶一路”戰略評述的出發點是客觀的,好評多于質疑,這是主流。究其原因,“一帶一路”建設,從根本目的來看,是為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對此,許多國家的政要、媒體和專業人士也都能大體形成共識,各國也都在從各自利益出發認真地考量“一帶一路”戰略。
其次,以往每逢中國新政出臺,境外媒體都會大量涌現出以冷戰思維主導的評論,“民主”“憲政”“專制”“執政合法性”等標簽四處張貼,肆意泛濫,而對于“一帶一路”,這類責難雖偶有看到,但已遠非主流。這是近幾年來較不多見的一個現象。
第三,境外媒體關于“一帶一路”的質疑,有些出自各國的國家利益,有些出于各自理解層面,因此,加強國際間各個層級的交流十分必要?!督鹑跁r報》言論版發表中國問題專家麥格納斯對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解讀,作者就提出,中國必須證明這個宏大的藍圖作為金融外交的核心之一,并非嘩眾取寵的空談;要證明這個計劃及亞投行等輔助機構能夠令地緣經濟、地緣政治改觀,就不能光紙上談兵。由此可見,對“一帶一路”的理解,要達到深入,形成共識,遠非一朝一夕所能。因此,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包括政府之間、民間以及學術界等交流,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