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海”迎來新時代!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對接國家戰略建設海上福州工作方案》,提出要深入貫徹習總書記建設海上福州戰略決策,著力把握“五區疊加”戰略機遇,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加快智慧海洋建設,發展特色鮮明的灣區經濟,邁出海洋強市建設新步伐?!斗桨浮反_定了七大發展定位和十大重點任務。
發展目標:2020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達7000億元
《方案》提出,在3年內集中實施十大重點任務和一批重點海洋經濟項目,確保到2020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達7000億元;到2025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
《方案》提出了七大發展定位: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二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重要門戶樞紐;三是兩岸海洋交流合作主通道;四是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領軍城市;五是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六是東亞現代海洋漁業貿易中心;七是世界海洋歷史文化名城。
發展布局:形成“一軸串聯、四灣聯動、全域共建”格局
在發展布局方面,《方案》提出,要推進海岸、海島、近海、遠海開發,盡快形成“一軸串聯、四灣聯動、全域共建”的聯動發展階段性戰略格局,推動海上福州建設,服務福州新區建設。
“一軸”串聯,即以貫穿全市南北海岸帶的濱海大通道(228國道)為依托,按“串珠式”布局模式,串聯起沿海城市群、港口群和產業群,形成濱海新興城市帶,銜接福州新區規劃的濱海發展軸。
“四灣”聯動,即依據海灣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發展,全面統籌海灣產業發展與功能定位,積極推動灣內產業功能區、居住和服務配套區的相互銜接、相互依托。
——環羅源灣區域:依托羅源灣港區建設,形成以船舶修造、大宗散貨中轉物流、新材料、不銹鋼生產為主的綜合開發區域。
——閩江口區域:以福州城區和閩江口內港區為依托,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藍色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海洋漁業、濱海旅游、郵輪游艇為主的都市型開發區域。
——環福清灣區域:以松下港區為依托,形成以糧油倉儲、水產集散、肉類加工為主營業務的海內外客商國內采購平臺、國際高品質進口食品分銷中心。
——環興化灣區域:以江陰深水大港和保稅物流園區、閩臺藍色經濟產業園為依托,建設以海洋工程裝備、倉儲物流、醫藥化工、冶金機械、電力能源為主的綜合開發區域。
“全域”共建,即既要發揮沿??h(市)區主力軍排頭兵作用,加強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全方位對接,也要調動中心城區科技金融人才文化優勢和其他地區涉海配套項目的支持功能,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全市共同推進建設海上福州的強大合力。
重點任務:突出發展港口經濟和海洋產業
《方案》明確了十大重點任務,提出在全面推進建設海上福州的同時,圍繞發展港口經濟、海洋產業,近兩三年內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打造一個國際深水大港。全力做大做強江陰港區,力爭到2020年,江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萬標箱,躍升為東南沿海國際航運樞紐大港,成為引領我市發展的突破口和支撐點。
——建設四大千億臨港工業基地。發揮江陰、羅源灣、福清灣等臨港工業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打造江陰工業區千億化工新材料專區,建設羅源灣南岸可門千億臨港產業基地,構建羅源灣北岸千億冶金建材產業基地,打造環松下港區千億級糧油肉類加工產業基地。
——培育四大海洋新興產業集群。發揮福州海洋資源稟賦優勢,提升海洋裝備制造業,壯大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通用飛機(水上飛機)制造業,培育海洋藥物及生物制品業。
——打造四大濱海旅游度假區。在做好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城、長樂鄭和文化國際旅游城和羅源海洋世界(三期)等項目的同時,重點打造瑯岐國際生態旅游島、環馬祖澳濱海旅游區、長樂濱海旅游度假區、環福清灣(東壁島)旅游度假區等四大濱海旅游度假區。
——做強一個現代海洋漁業集群。發揮我市海洋漁業資源優勢,以打造現代海洋漁業集群為目標,加快漁業轉型升級,推進現代化漁港經濟區建設。
——構建一條現代化濱海城市帶。在繼續抓好三江口組團建設的同時,以長樂濱海新城為核心,利用濱海大道串聯各城市組團,形成新興濱海城市帶和景觀帶,促進港產城一體化。
——發展三個海洋特色產業園區。以藍色經濟產業園、數字福建(長樂)暨VR產業園、臨空經濟區為重點,推動園區轉型升級,打造支撐建設海上福州、發展海洋產業的重要承載空間和戰略支點。
——開發八個無居民海島。注重開發與保護并重,重點推進福清黃官島、長樂東洛島和連江洋嶼島、黃灣嶼等4個無居民海島建設,加快啟動連江目嶼島、虎櫥島、兀嶼、蛤沙青嶼等4個無居民海島開發,促進海島資源科學集約節約利用。
——打造四大海洋文化品牌。深入挖掘福州海洋文化資源,充分挖掘鄭和文化品牌,大力提升馬尾船政文化品牌,積極弘揚曇石山文化品牌,盡快籌建福州海絲博物館。
——拓展人文交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系交往,推動設立一批外事服務平臺,用好“中國?福建周”“福州日”等綜合性外事服務平臺,著力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經貿交流平臺,精心構建一批文教交流合作平臺,建設一批福州特色文化交流載體,提升福州的國際影響力。
“福州向海”這樣建
七大發展定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重要門戶樞紐,兩岸海洋交流合作主通道,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領軍城市,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東亞現代海洋漁業貿易中心,世界海洋歷史文化名城。
“四灣”聯動:依據環羅源灣區域、閩江口區域、環福清灣區域、環興化灣區域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發展,全面統籌海灣產業發展與功能定位,積極推動灣內產業功能區、居住和服務配套區的相互銜接、相互依托。
十大重點任務:打造一個國際深水大港,建設四大千億臨港工業基地,培育四大海洋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四大濱海旅游度假區,做強一個現代海洋漁業集群,構建一條現代化濱海城市帶,發展三個海洋特色產業園區,開發八個無居民海島,打造四大海洋文化品牌,拓展人文交流。
向海進軍 福州有基礎
建設海上福州,擁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對接國家戰略建設海上福州工作方案》明確指出,海洋是福州發展的一大優勢。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親自領導福州的現代化建設,立足于推進和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與全面實施“3820”發展戰略,作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的戰略決策。由此,福州在我國沿海城市中最早吹響向海進軍的號角。
20多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地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強有力地推動福州海洋經濟蓬勃興起。如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心已打破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歷史格局,向廣闊浩瀚的濱江濱海地區戰略轉移,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強烈共識。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末,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已達2928億元,增加值達1173億元,占全市GDP的20.88%,福州已通過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評審;福州港現有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55個,吞吐量超過1億噸,實現了從河口港向深水外港的提升;沿線縣(市)工業增加值已占全市的50.7%;現代漁業穩步增長,福州已成為國內乃至東南亞重要的水產品交易集散中心。
福州市還主動對接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服務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成功舉辦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亞洲工商大會、中國(福州)漁業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海絲國際旅游節等“海絲”系列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洋經濟面臨著新的時代背景、競爭態勢,特別是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成為海洋強國競爭的制高點,海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互聯互通優勢和經濟文化潛力正在進一步顯現。時代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和機遇,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不斷譜寫海上福州建設的新篇章。
十大舉措保障海上福州建設
在建設海上福州進程中,我市將采取哪些措施加以保障?市委、市政府日前出臺的《對接國家戰略建設海上福州工作方案》從機制體制、人才資金、政策支持、項目推進等方面,給出了明確答案。
——強化規劃引領。將“多規合一”理念全面融入海上福州建設,以海陸主體功能區規劃為指導,合理布局產業用地用??臻g。
——創新機制體制。完善海上福州建設的推進機制。推動福州新區實體化運作,在海上福州建設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快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建設,打造體制創新和對外開放新樣板。
——凝聚社會力量。發揮人大、政協職能,盡快通過關于建設海上福州的決議,提出推動海上福州建設的重大議案。充分利用廣大榕籍海外鄉親商貿網絡,擴大海上福州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的海洋意識。
——加大資金支持。設立額度100億元建設海上福州產業投資基金,繼續設立不少于5億元的建設海上福州專項資金。加快發展涉海金融服務業,探索建立“海洋銀行”,建立涉海產權收儲交易中心。
——構建交通支撐。構建以福州港為核心,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安全高效便捷的海陸空運輸通道網絡。推動實現地方電子口岸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建設。支持涉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高起點建設福州海洋研究院本部。創造有利條件引進國家級海洋科研機構或分機構、中試產業基地等落戶福州。
——建設人才隊伍。制定實施中長期涉海人才發展規劃。支持閩江學院建立二級海洋學院,鼓勵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涉海學科專業,與臺灣海洋大學等合作辦學。建立福州市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訓基地。
——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海上福州的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一律優先適用“五區”優惠政策和改革成果。實現我市港口全域口岸開放。
——加強生態保護。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合理有序開發海洋資源,加強海洋環境保護,集約用海、節約用海。
——爭取政策支持。在對外開放方面,爭取國家賦予我市在航運稅收、航運金融、船舶管理、信息服務、商品交易、海鐵聯運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海域海島方面,積極向國家爭取圍填海計劃指標。在項目資金方面,主動對接國家海洋局“智慧海洋”編制工作;爭取中央有關部委和省級專項資金以及政策性銀行貸款支持;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涉海產業、科研項目落地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