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絲路新平臺 合作新機遇”2016全國網絡媒體陜西行采訪團來到西北大學,參觀采訪了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所和中亞學院。
全國40余家網絡媒體編輯記者走進西北大學,西北大學校長、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郭立宏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未來“一帶一路”發展將有三個良好發展趨勢,面臨新的機遇。西北大學將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型智庫。
郭立宏:2016年“一帶一路”將扎實推進和落地生根
郭立宏說,綜合兩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實踐,結合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形勢,他認為“一帶一路”合作呈現出幾個新趨勢:
“一帶一路”倡議繼續得到沿線國家和組織認可,并呈現出積極參與的趨勢。目前,沿線國家已經有70個國家和組織表達了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意向,30多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這表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大趨勢,符合各國人民共同利益訴求。
“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務實推進和落地生根階段。如果說201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年,2014年是“一帶一路”具體規劃年和初步落實年,2015年則是“一帶一路”進入全面推進之年,2016年將是“一帶一路”扎實推進和落地生根之年。
“一帶一路”建設與“十三五”規劃落實緊密結合。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持續推動開展務實合作重要時期,“一帶一路”與“十三五”緊密融合和政策疊加的效應將會顯現出來。
“一帶一路”建設對接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日益緊密的合作趨勢會更加顯現。中國產業結構調整、“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等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將為陜西帶來大的經濟發展機遇
陜西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陜西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陜西在歷史文化研究和人文合作中具有區位優勢和稟賦資源。“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陜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歷史文化資源、中國文化資源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陜西具有承東啟西的地理優勢。隨著高速鐵路和航空網建設,陜西的中國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將極大顯現出來。大交通帶來大物流,大物流必將帶來大的經濟發展機遇。
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為陜西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了巨大空間。陜西省提出的打造“交通物流中心、產業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金融合作中心”,這為陜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行動方向和實現路徑。
西北大學將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型智庫
郭力宏說,“一帶一路”戰略為陜西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使陜西站在了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前沿。作為陜西省屬的國家重點綜合大學,西北大學對絲綢之路研究必須有更高的自覺,必須有更大的作為。
2014年1月,西北大學率先成立了實體機構絲綢之路研究院和中亞學院,吹響了陜西高等教育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主陣地進軍的號角。
同時,西北大學整合資源,開展絲綢之路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凝聚力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型智庫。集中全力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培養國際人才。
“針對中亞國家的特點,中亞學院專門設置了中亞文明史、國際貿易、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工程控制、礦產資源勘探與開采、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漢語言專業等7個專業,積極開展中亞學生培養,集中全力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培養國際人才。”郭力宏告訴記者,同時,學校與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設在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大中國石油公司簽署了“絲路建設千人計劃”培訓項目,用10年時間面向中亞地區培養1000名應用技術型人才,首批80余名中亞學生已經順利畢業。
郭力宏說,未來西北大學將以構建開放式、協作式絲綢之路研究平臺為己任,聯絡和組合校外優質研究資源,吸收和融合國際一流研究資源,構建國際絲綢之路學術研究與絲路輿論主導戰略高地。將堅持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原則,采取專家獨立研究、合作研究和協同研究等多種創新方式,力爭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性學術成果,產生顯著的理論效應和社會效應,服務于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