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展政策與分析司司長洪平凡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推動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進行的重大區域性國際合作。
洪平凡說,“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沿線國家占世界人口的60%、全球經濟總量的30%。同時,“一帶一路”歡迎非沿線國家參加。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可以推動其沿線國家落實2030議程,而且對全球落實2030議程舉足輕重。
他說,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了未來15年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其中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涵蓋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可持續三大領域。但是,要真正落實2030議程和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依靠各國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具體行動,特別要進一步加強廣泛的國際合作,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否則2030議程將是一紙空文。
洪平凡說,雖然“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議程在性質和涵蓋范圍上有所不同,但兩者在愿景和基本原則上一致。兩者都強調要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兩者都致力于推動包容發展和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所秉承的一些基本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與2030議程的基本理念相通,”他說。
此外,“一帶一路”確定的五大國際合作重點領域,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與2030議程中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有著密切關系。他說,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目標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而“一帶一路”中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洪平凡說,設施聯通包括加強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和亞歐非的基礎設施網絡,以及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等一系列措施。
他說,經濟理論和實證分析充分表明,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整體生產率,促進內生性經濟增長,從而提高全社會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貧困人口享有教育、衛生和就業的機會,有效減少貧困。
他說:“事實上,2030議程把"建造具備抵御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作為單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與"一帶一路"的重點不謀而合。”
洪平凡說:“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凡是經歷過持久而強勁經濟增長的國家,包括中國,其基礎設施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無不顯著高于其他國家。以這些國家的經驗作為參考,要實現2030議程中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經濟增長的目標,全球還面臨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一帶一路"的設施聯通和資金融通可以為填補這一缺口作出積極貢獻。”
他說,“一帶一路”五大合作重點對推動實現其他一些可持續發展目標也非常重要。比如,第二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一帶一路”倡議提及的互聯互通中所包括的農、林、牧、漁方面的合作,都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率,為推動實現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重要貢獻。其他涉及健康、教育、婦女權益、水和環境衛生以及能源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通過“一帶一路”的設施聯通來幫助促進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