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通常是指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即中國企業到境外地區和國家從事研發、生產和營銷活動。根據“一帶一路”倡議的官方指導文件,中國企業參加“一帶一路”建設(以下簡稱“參加建設”)與“走出去”存在以下多個方面的區別:(1)“參加建設”不僅包括“走出去”,而且包括“引進來”;(2)“參加建設”不僅是市場行為,而且要“走進去”實現“民心相通”;(3)“參加建設”要更多地采取合作經營方式“走出去”;(4)“參加建設”還要“走上去”,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雙胞胎”企業:“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結合
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企業的成長是從“引進來”開始的。通過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管理方法、資金和人才,中國企業在競爭與合作中逐漸成長起來。自2001年開始,中國政府“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跨國經營,實現國際化發展。”中國企業“走出去”形成一股潮流。
中國企業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主體。“一帶一路”精神和原則要求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而且包括“引進來”。目前,關于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報道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走出去”,而忽視了“引進來”。這種狀況必須有所改變!
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共同建立“雙胞胎”企業,是“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有效方式。“雙胞胎”企業是指中國企業與東道國企業同時在中國和東道國建立雙方共同出資的合資企業,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主要面向中國市場,在東道國的合資企業主要面向東道國市場。這是企業國際合作的創新方式,將實現合作各方共同發展的效果。
民心相通:直接與間接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基礎。中國企業不僅要參加“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建設,而且還要參加“民心相通”建設。
中國企業參加“民心相通”建設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方式是指中國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就是“民心相通”的載體,其消費者通過產品和服務認識、了解中國企業和中國人,逐漸建立起中國品牌的信任關系和良好的中國形象;間接方式是指中國企業提供資源支持中國政府和社會組織開展的“民心相通”項目,資源不僅限于資金,還應包括走出去經驗、場地設施、東道國社會資本等。尤其是中國社會組織缺乏走出去的經驗,資金又不足。中國企業應加大與社會組織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在東道國開展有實效的“民心相通”項目。這不僅有利于中國企業自身的形象提升,而且有利于中國社會組織的國際化成長,進而實現“民心相通”的目標。
目前,中國大型企業在東道國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是“民心相通”建設的基礎。今后,中國企業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多的中國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二是更多地與社會組織合作;三是講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故事。
合作經營的LCD模式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創新國際合作模式,具體到中國企業該如何去做呢?作者認為,企業合作經營的LCD模式將是中國企業的新貢獻,其中“L”指的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企業,“C”指的是中國企業,“D”指的是發達國家(當然包括沿線國家)的企業。
LCD模式有以下多種形式:(1)CD→L,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在中國的合資企業走進沿線發展中國家。這類企業參加“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7)》,在“一帶一路”有影響力的中國企業中,只有2%的合資企業。(2)C+D→L,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例如德國布雷納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和昆明安特鋼結構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向巴基斯坦提供鋼結構產品和服務;中國國機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聯手推動肯尼亞凱佩托風電項目,共同致力于非洲地區的清潔能源工程。(3)C+D+L→L,中國企業、發達國家企業和沿線發展中國家企業在沿線發展中國家建立三方合資企業或聯合體,例如中國魏橋創業集團與新加坡韋立集團、中國煙臺港集團、幾內亞UMS集團四家企業組成的企業聯合體“贏聯盟”于2014年開始在幾內亞博凱地區投資建設礦區和港口基礎設施,共同開拓海外貨運航線。2015年7月,幾內亞至中國煙臺港第一船鋁土礦順利裝船啟運。2016年,“贏聯盟”二期擴建工程順利完成,幾內亞全年共向中國出口鋁土礦1190.7萬噸,占中國全部鋁土礦進口量的55.9%,一躍成為僅次于澳大利亞的中國第二大鋁土礦進口國和世界第二大鋁土礦生產國。
目前,LCD模式只有少數個案,總體上處在萌芽狀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LCD模式必將成為企業國際合作的主導方式。唯有這樣,“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才能落到實處,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能有效實現。
加入國際組織,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一帶一路”倡議要求創新全球治理模式,具體到中國企業該如何去做呢?作者認為,中國企業加入、創建國際專業/標準組織,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方式。
在這方面,中國企業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中國企業通過制定國際標準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需要培育和提升以下三種能力:(1)技術標準/行業規則的提案能力,這主要取決于企業技術實力和在相關組織中的地位;(2)國際組織規則的運用能力,這主要取決于企業在相關國際組織中的經驗和學習能力;(3)面向國際組織的公共外交能力,尤其在以國家為成員單位的國際組織中,公共外交能力更為重要。因為,各位投票者是代表國家投票的,是否投贊成票不僅與提案企業的方案質量相關,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提案企業母國與投票者母國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在有些案例中,后者甚至是決定性因素。例如,中國提出的“物聯網架構體系標準”,在ISO/IEC申請立項過程中,第一次未通過的原因在于中國代表忽視了國際關系因素,第二次獲得通過的原因在于中國代表運用了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