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7〕3號)、《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做好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實施工作的通知》(安委〔2017〕3號)精神,結合《陜西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確保國家及我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的控制指標、產業目標、重點工程等順利實施,促進我省安全生產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一)總體控制指標。到2020年,全省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和安全監管能力明顯提升,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更加健全,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法治秩序基本形成,職業病危害防治水平進一步提高。與2015年相比,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0%、億元GDP死亡率下降30%,其他相對控制指標明顯下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有效遏制,安全生產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追趕超越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二)事故起數控制指標。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嚴格控制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大力減少一般生產安全事故。較大及以上事故起數力爭下降5%,死亡人數下降15%。
(三)重點產業目標。
1.煤礦開采業。
死亡人數2020年比“十二五”平均數下降10%。煤礦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機械化換人、機器人作業、自動化減人”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推廣綜采工作面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省煤炭生產安監局負責)
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十三五”末,全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企業實現安全精細化管理,涉及生產工藝的生產裝置設施全部建立自動控制系統,堅決遏制石油天然氣管道泄漏事故發生。(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3.金屬非金屬礦采選業。
“十三五”末,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規?;?、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顯著提升,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治理初見成效,過程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廣泛實施。實現礦山總數下降5%、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下降10%。(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4.交通運輸業。
“十三五”期間,全省道路運輸業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分別下降5%和4%;(省公安廳負責)
鐵路運輸業安全事故四項指標保持平穩,逐年略有下降;(西安鐵路局、省交通運輸廳負責)
水上運輸業安全事故四項指標持續向好。(省交通運輸廳負責)
5.建筑施工業。
“十三五”末,全省建筑施工行業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以上,繼續對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實行“零控制”,努力實現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標準化達到二級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6.危險化學品行業。
“十三五”末,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全部達到安全標準化三級以上,涉及危險化工工藝的生產裝置設施全部建立自動控制系統,大中型城市小型危險化學品經營門店全部進入危險化學品交易市場。(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7.煙花爆竹行業。
“十三五”末,全省生產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實現安全標準化達標三級以上,“三庫”、“四防”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達到100%,危險工序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5%。(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8.作業場所職業衛生建設目標。
“十三五”末,全省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機制基本完善,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督檢查覆蓋率達到98%,粉塵、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監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志設置率達到95%以上,用人單位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80%以上。(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9.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目標。
“十三五”末,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高危行業領域或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應急救援演練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提高職工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救逃生能力。(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10.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建設目標。
“十三五”末,建立省、市、縣三級專業化安全生產執法隊伍,專業監管人員配比不低于在職人員的75%,加強和規范鄉鎮(街道)及各類經濟開發區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省安全監管局、省編辦負責,2019年前完成)
11.安全生產技術支撐建設目標。
“十三五”末,建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社會優勢資源參與安全科技項目等攻關。安全科技項目研發、轉化、推廣、應用規范有序。大力發展安全科技產業,服務安全生產大局。(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12.消防提振工程建設目標。
突出火災隱患排查治理,嚴格檢查規劃設計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消防站點、消防裝備和器材要滿足城市發展規模要求,企業消防裝備、器材滿足安全經營需求。(省公安廳負責)
二、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任務責任分工
(一)主要任務。
“十三五”期間,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加強事故預防、加強責任全方位實施、監管監察能力、技術支撐保障五大體系建設。(省安全監管局牽頭,相關部門協調配合)
(二)重大工程。
1.消防裝備及基礎建設提振項目。
實施消防事業發展三年提振計劃,購置滅火救災、搶險救援所需的一批高、精、尖、專裝備,優化裝備配備結構,推動公安滅火救援戰斗力提升,推動裝備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省公安廳負責,2019年前完成)
2.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基地建設項目。
為適應我省能源化工發展的需要,提高我省重特大和復雜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在榆林市建立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設置應急指揮平臺、應急培訓中心、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專職隊、應急物資庫、模擬化工實訓場等,主要承擔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培訓演練、應急物資儲備管理、應急救援裝備及演習設備維護保養等工作。(省安全監管局、榆林市政府負責,2019年前完成)
3.公路交通生命安全防護項目。
加強普通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由市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各級政府要保障公路安全設施完善資金。(各市、縣、區政府負責)
新建、改建、擴建公路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應按有關要求,認真測算并計列安全設施,加強審核監督,確保安全設施投資足額到位并同步建成。在事故多發易發路段設立實體密封護欄和減速設施,并修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設施,減低交通事故次生環境污染風險??h級人民政府要保障農村公路安全設施建設投資,確保新建、改建、擴建農村公路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要求。全省各級發展改革、交通運輸部門要按照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要求,在新建、改建、擴建的公路項目中充分考慮安全設施建設,切實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各縣級政府牽頭)
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公路安全設施的維護更新。安全性能不適應新情況的,應及時升級改造;安全設施遭到損毀的,要及時進行修復。(省交通運輸廳負責)
要積極推廣新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不斷投入交通技術監控等管理設備,在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重點路段已完善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交通管理設施。(省公安廳負責)
4.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
依托省、市信息化公共平臺的基礎設施資源和電子政務骨干傳輸網,構建覆蓋省、市、縣(區)、鎮(鄉、街道)、企業五級聯網,并能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省內各級相關部門實現聯網和數據交換的安全生產監管網絡。統一業務數據中心建設,以陜西省四大基礎數據庫為基礎,根據業務應用的需求建設基礎支撐庫、應急救援庫、安全生產監管庫、安全執法監察庫、行政許可審批庫、視頻監控預警庫、協同辦公庫、培訓考核庫以及企業基礎臺賬、事故隱患臺賬、監管責任臺賬數據庫,為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服務;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建設安全生產監管、應急救援,監控預警、協同辦公、輔助決策、行政許可和執法管理等系統;統一業務服務門戶建設。綜合集成信息公開、網上服務、培訓教育、公眾參與等多種功能,建成陜西省安全生產監管核心業務平臺和跨行業、跨部門的可視化業務聯動平臺,實現一站式的綜合服務。(省安全監管局、省委網信辦負責)
5.安全大數據(安全云)建設項目。
強化安全生產數據資源的采集整合。充分運用大數據拓寬安全生產數據采集渠道,綜合利用政務信息共享、網絡抓取、物聯網收集等方式建立自動、精準、實時的大數據采集體系。組織研究安全生產大數據分析模型,加快已有安全生產數據資源的數理分析和管理,強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消除數據碎片和信息孤島,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為平臺,建立適應大數據分析應用的各類安全生產數據庫。(省安全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2018年前完成)
6.安全監管執法能力提升項目。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的通知》《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監管監察能力建設規劃》《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印發安全監管監察職業能力建設標準的通知》精神,為安全監管部門配備履職基礎保障能力、現場監管執法能力、風險預警防控能力、事故調查處理能力、應急救援指揮能力、法制宣傳教育能力、技術支撐保障能力等七個方面專業執法裝備。(省安全監管局負責,2018年前完成)
7.煤礦安全技術改造項目。
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煤礦機械化水平,推廣綜采工作面智能化技術,減少煤礦工作人員。加快推進全省煤礦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步伐。建立和完善礦井監測系統、防滅火系統、綜合防塵系統,加強煤礦沖擊地壓防治以及水害防治。逐步推廣錨網支護和錨網噴支護方式,逐步取消木支護方式。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技術裝備水平,充分發揮機械化作用,為安全、優質、快速、高效生產創造必要的物質基礎。(省煤炭生產安監局負責,2020年前完成)
8.危險化學品企業入園區項目。
實施城鎮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及化工園區安全提升工程,對搬遷改造工程中涉及資金保障、人員安置、技術裝備、土地置換等諸多問題,及時研究協調,出臺支持政策措施。通過銀行資本注入、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等形式對?;钒徇w企業予以資金支持。對于安全防護距離不滿足要求,以及處于居住、商業區等敏感區域的企業實施搬遷改造。到2020年,城鎮人口密集區內高風險危化品生產企業原則上全部啟動搬遷改造,到2025年前全部關閉,搬遷改造項目全部進入安全設施齊全的園區。(省安全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境保護廳負責)
9.金屬礦山及尾礦庫提升項目。
提高準入門檻,實施尾礦庫綜合治理,有效降低尾礦庫事故風險。對于安全無保障、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破壞嚴重的礦山堅決予以關閉,限制在環境敏感度高的地區設置礦山和尾礦庫,推動礦業經濟科學發展。對現有尾礦庫實施分類治理,對全省尾礦庫特別是漿砌石尾礦庫、“頭頂庫”、無主庫等進行全面排查,區分輕重緩急,采取“一庫一策”對存在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嚴防尾礦庫事故發生。嚴格尾礦庫日常監管,規范尾礦庫運行管理,及時整改治理隱患,確保尾礦庫安全運行。(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10.煙花爆竹企業整頓提升項目。
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劃片整合、兼并重組、關閉改制”等措施,大力推進涉藥工序機械化、生產企業整合提升、標準化達標、新技術推廣等工作,不斷提高“標準化、機械化、科技化、集約化”水平。對于安全生產條件不完備、有隱患不能確保安全生產的,依法責令停產整改,確保安全穩定。通過深入調研、人員包聯、宣傳動員、政策扶持、資金獎勵等,引導扶持煙花爆竹生產企業轉產創業。(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11.隱患排查治理項目。
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制定安全生產風險分級標準和重大隱患判定標準,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在安全風險辨識、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隱患、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安全專業機構及專家“會診方式”,科學管控風險。建立“一圖、兩清單”(“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點分布圖、風險管控責任清單、風險管控措施清單),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化、程序化、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常態化。在省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方案內,建成覆蓋全面、動態管理、運轉順暢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縱向貫通省、市、縣(區)、鎮(鄉、街道)、企業,橫向連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的行業主管部門,實現企業自查自報自改與政府監督檢查的并網銜接、閉環管理。信息系統設置隱患信息查詢、企業自查自報自改、重大隱患掛牌督辦、整改治理銷號警示、智能統計分析和工作動態等六個“標準功能模塊”,實現“五層”全覆蓋。(省安全監管局負責,2017年底前完成)
12.職業病預防控制項目。
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安全必須管職業衛生”的原則,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投資,實施職業病危害治理技術攻關、小微企業職業病危害治理幫扶、職業衛生監管能力建設等工程。著力整治高毒、高危粉塵、放射性等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職業病危害,深化煤礦、非煤礦山、陶瓷制造、耐火材料、家具制造、石材、水泥、石棉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對職業病危害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組織力量聯合執法,徹底整頓,著力從源頭上遏制職業病危害。(省安全監管局負責,持續推進)
13.安全文化教育中心建設項目。
建設安全文化教育中心,主要進行工業企業“三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區安全、建筑安全等安全展示、宣傳、教育和體驗式培訓。項目建成后,以體驗式教育、常識基礎性教育為載體,以更具沖擊力的感官模擬體驗,提升宣傳教育培訓的普遍性、直觀性和實效性,促進全民安全素質的提升。(省安全監管局負責)
14.城市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項目。
針對地鐵運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安全檢查預防恐怖事件等工作,開展城市全方位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城市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軌道交通、道路橋梁、隧道工程等安全監管和監測監控,督促各市區加強棄土填埋場的建設及運營管理,加強城市老舊建筑、玻璃幕墻、寄遞物流和人員密集場所等的安全隱患排查,并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追蹤治理,建立起城市風險分級防控制度。(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持續推進)
15.油氣管線監測監控風險防控項目。
實施油氣管線隱患排查治理工程,對全省存在的涉及占壓、安全距離不足、交叉、穿跨越、未定檢等問題隱患進行治理。(省安全監管局、省能源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持續推進)
三、積極完善實施保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分解目標責任。省安全監管局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逐級分解落實主要任務、政策措施和目標指標,明確各項目標任務和工程的完成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如期、加快啟動規劃重點工程,推動和引導生產經營單位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兑巹潯分饕蝿蘸湍繕巳缙谕瓿?,全面實現各項目標。
(二)強化工作措施,推動重點任務落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財政、稅收、信貸政策,健全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機制,強化政府投資對安全生產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大對市、縣、開發區、高新區等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投入,加強對煤礦“四化”、尾礦庫、采空區綜合治理和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等的支持。加大城市管網改造、化工企業搬遷用地置換補償政策的實施,推動城市管網專項治理行動。充分發揮重大工程項目對《規劃》實施的載體作用,用項目落實工程任務,用工程任務落實《規劃》。
(三)嚴格落實責任,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考核。利用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客戶端、微信、微博等媒體,及時報道《規劃》實施新機制、新做法、新成效,努力營造全社會推動《規劃》順利實施的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