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都知道,朱書記有一個小馬扎,不管走到哪里,小馬扎總是形影不離。
“朱書記在嗎?”后王山的王老頭拿著女兒的成績單來到了朱書記的辦公室里。喝了一杯水后,坐在沙發上的王老頭看著坐在馬扎上的朱書記突然條件反射似的站起來,“朱書記,你咋,咋,咋能坐在馬扎上嘞,這不行,不行”。“你快坐,我這小馬扎十幾年了,坐你對面我和你好說話不是”說著便讓王老頭坐下,聊起女兒報考專業和學校意向,交代著選專業的重要性。
這一天,朱書記的接待室里早早坐滿了人,朱書記和他的小馬扎也照例在其中,這是每個月朱書記與各村委班子的月例會現場。朱書記自上任以來,這樣的例會雷打不動進行,在這樣的例會上朱書記把下鄉踩點情況與各村委班子進行現場溝通,各村委班子把一個月來村子的情況進行匯報,好的經驗共同分享,錯誤的做法及時糾正,這樣的“促膝長談”總是讓這個接待室倍受歡迎。
王梁山村的王書記率先匯報了村里的產業桃園采摘情況,“果園現場采摘的點子還是好啊,讓客人吃到最新鮮的桃子,客人滿意!鄉親們現場銷售,直接收益,心情好!”皺紋縱橫的老書記臉上掩不住喜悅地說。與王書記相比,薛家溝的老書記略顯低沉,村里幾畝西瓜地因前段日子的大雨滯留了好幾天,找不到銷路,氣氛一下子低了下來,朱書記拉近了馬扎,詢問受大雨影響損失的西瓜,眉頭不由地皺了起來。“要不咱聯手弄個自助水果攤,大學畢業來后王山的村官小吳的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繼續說道,“前幾日去城里,大街小巷興起一種“自助水果”模式,現在在城里很流行,展柜里擺滿了各式各樣新鮮的水果隨便挑,很符合大眾消費,咱也可以多條渠道,多條路子自己賣,不單一的依附水果商販來銷售西瓜”。大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聽著由原來的只會埋頭苦干不會抬頭看路的鄉親們你言我語的思想轉變,坐在馬扎上的朱書記露出了笑容。
剛來村里的小吳到現在都能想起初見朱書記時的“尷尬”,那天朱書記照例和他的小馬扎來到村頭,初來乍到的小吳正在果園查看情況,見到這位“客人”,他便耐心的介紹了起來,直到最后發現這位他鄉來的“客人”比他還了解果園的情況,正在這時,村民薛老頭叫了一聲“朱書記來了呀”,小吳這才才晃過神,原來這個“客人”正是朱書記啊。
一次,好奇的小吳忍不住問道“朱書記,現在的新農村,家家戶戶家里都有沙發呢,您咋經常來帶著小馬扎呢?”朱書記回答:“不要小看這個小馬扎,坐在小馬扎上我才能更清楚的聽清鄉親們說什么,要什么”。多么樸實的一句話,卻讓小吳久久不能平靜,心里不由地為這個書記豎起了大拇指。